
国际佛教禅修学会“慧明禅堂”揭牌及禅学讲座圆满举行
发布时间:
2019-05-12 16:10
来源:
2019年5月12日(佛诞日)上午,国际佛教禅修学会执行会长、著名禅学家、陕西师范大学佛教所所长吴言生教授,莅临裕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,为“慧明禅堂”揭牌。集团周董的诸位华商学兄、部分企业家朋友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,共沾法喜、同沐佛光!慧明禅堂在佛诞日盛大揭幕,圆满成功!
华商佛学价值(研习国学文化之禅宗精华思想,学员对象:董事长、总裁、总经理):
◎ 提高个人修养
学习禅宗智慧,应用在做人做事和企业管理上,培养从容淡定、圆融睿智、洒脱自在的定力,使待人处世和企业经营更睿智、更美满、更成功。
◎ 培养禅定心性
运用禅学智慧,通过禅门修炼,消解日常工作中的心理压力,深入了解如何发挥生命的意义和价值,使生活和事业更洒脱、更自在、更卓越。
◎ 提升管理绩效
将禅宗智慧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,提升领导力,增强凝聚力,营造快乐祥和的企业文化,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关系,获得最为有效的决策心境和视野。
吴言生教授,文学博士,哲学博士后。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,博士生导师。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华商书院等高校与机构国学班禅宗智慧课程特聘教授。吴言生教授是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禅学家之一,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禅学讲座,直指人心,契合根机,场面火爆,气氛热烈,深受听众的喜爱,备受业内人士所认可和称誉。
吴教授在揭牌仪式后,开始了两个多小时的禅学讲座,讲解了禅学智慧及王阳明心学。
聆听吴教授从日常生活、儒释道及王阳明心学等不同角度来阐释佛学道理。
吴教授与大家交流中,提到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对传统文化和国学智慧的关注。
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。从孔子开始,致力于以仁为核心、仁礼相辅的理论构建。与仁爱形成对照的是,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,崇尚清静无为,主张返璞归真、与自然和谐相处。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。作为讲求“出世”的佛学,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“苦”而追求永恒之“乐”。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和典型代表,表现形态各有特色,却有共同的价值追求: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。
关于儒佛道的最高境界,某企业家曾经说道:儒家的最高境界是“拿得起”,佛家的最高境界是“放得下”,道家的最高境界是“想得开”。尊承儒释道传统文化,领悟国学精神,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,打拼自己的幸福,成就企业之愿景!尊德问学,修己安人。“成为建设领域最幸福的企业”、“以德为先,厚德载物;以人为本,成人达己。”裕腾企业文化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精髓,这正是我们裕腾集团之核心价值观念。
在党和政府的文化政策引领下,通过精心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氛围,影响着家人们携手精进,拼出自己的幸福!在裕腾,处处温暖让这里变成“家庭”,让员工感受到家人般幸福;体现于发自内心的归属感、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。
学术转载附记:
中央党校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王杰:总书记为什么要求党员干部学习国学文化?
在他的治国理政新思想中,中华传统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。总书记主张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,即对我国传统文化,辩证地、批判地汲取。中国传统文化经几千年的积累,有精华,也有糟粕,比如官本位思想、权力本位思想、个人崇拜、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、女子无才便是德……都缺乏科学、创新、法制的精神。
习主席不仅自己爱好国学经典,更为关心党员干部学习,特别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。他曾指出: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。历经磨难而不衰的中华文明,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。他强调: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党员干部也要学习,以学益智,以学修身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,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很有益处。党员干部当加强国学知识的学习,以此来提高自己、推进工作。正所谓个人修养上去了,境界提升了,做起人来就能人情练达、到处得缘,做起事情来就能从容不迫、尽心尽力,好人好事自会接踵而来。
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思想中,融入了非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:
第一,民为邦本思想。总书记讲过,人民所追求的,就是党的奋斗目标,这就把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的思想,融入到了党的治国理政中。
第二,廉洁自律思想。十八大以来,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下大力气反腐倡廉,党风和社会风气出现明显好转。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洁身自好、廉洁自律、戒贪戒色,都对对当下的廉政文化建设,和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有鲜明的启迪意义。
第三,知行合一思想。总书记也多次提到过王阳明的心学,而心学的核心就是知行合一。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,不能口是心非,要表里如一,言必信,行必果。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,对上一套、对下一套,人前一套、人后一套,拥有双面人格,都是没有把中国思想文化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表现。
总书记讲的“三严三实”,其实就是让大家领悟修身做人的智慧。众所周知,学国学,可明得失、鉴是非、知兴替、辨善恶,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。而对于党员干部,打牢修身养性的基础,夯实围观做人的根基,最重要的是认识到,做官先做人:作为一个官,我是为了谁、我是依靠谁、我是谁。所以领会“三严三实”,就可以通过儒家所倡导的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来规范自己,去领悟为什么孟子讲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”。
做官先做人,做人先立德,为官不正,为人必邪。所以一个好人,不一定是个好官;但反过来,一个好官,必定是一个好人。如果做一个比较,如果西方文化比较重视上帝,那么中国文化中最重视的就是修身做人。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千百年来永恒的话题,这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精髓为什么对党员干部树立三观大有益处。
党员干部最重要的是要有“二心”。第一,廉耻心,孟子讲,人不可以无耻,人知耻后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,所以欧阳修把君子知耻作为大节,也就是说,对于一个人再多的惩罚,不如唤起他的廉耻之心;第二,敬畏心,为什么有些党员有了权力便张狂任性,就是因为没有敬畏心,恰恰忘记了中国老祖宗讲的:人在做、天在看,善恶之报、如影随形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,举头三尺有神明。
国学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,但却离我们并不遥远。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领导干部,最好从国学的基本知识学起,比如儒家、道家、佛家的经典、经史子集,甚至中国的绘画书法艺术、中药、太极,这些都是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这样循序渐进地去了解。对于没有很多空闲时间的领导干部,就应该选择与自身工作相适应的内容,可以先从儒家的思想来入门,比如论语、孟子、大学、中庸。因为儒家思想更多的是强调一种社会责任,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意识。
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,党员干部可以阅读道家的老庄思想。老庄思想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无为,而是用无为的态度观察万物,无为更多的是一种途径。比如庄子就强调,我们不应该去追求,本来不属于我们东西,比如不义之财,我们要知足常乐。比如老子就讲到,祸莫大于不知足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这就是帮助党员干部提高廉洁自律的能力。
作为传统文化学识的一部分,佛家也有很多精华思想有助于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。比如提倡要节俭、与人为善。佛教中讲的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这五毒,贪为首,告诉我们贪如火、欲如水,不要贪婪,贪欲无度,牢狱自筑,很有借鉴意义。
关于佛学。吴言生教授曾经指出:
一、修禅意义:
1、人生只为修炼来,增长福慧,增强定力,增大心量,增添祥和,你才能体会到灵魂的丰盈。
2、人生只为开悟来,过河、爬山、解绳子,无非自己去束缚。
3、人生只为使命来,无论菩萨发心,还是如来应世,成佛是大事。
4、人生只为惜缘来,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别重逢,明心见性是因为本自具足。
二、佛学入门:
何为佛?佛即佛陀,佛的觉悟分为自觉、觉他、觉满三个境界。
何为菩萨?菩萨即菩提萨埵,觉有情分为自觉、觉他的境界。
四大菩萨分别为: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菩萨、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菩萨、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音菩萨、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菩萨。这四大菩萨只是表法,是相,性是佛。故,凡人是迷惑中的人,菩萨是走向觉醒的人,佛陀是完全觉醒的人。
人生是娑婆世界,苦多乐少,佛教是息苦之道,教义核心是四谛——苦集灭道。通过勤修戒定慧,对治贪嗔痴。
三、佛教思想:
佛教的基础理论是因果,因果是佛法的核心,人生就是自种自收。因此,我们需要六波罗蜜,畏因受果。六波罗蜜是:布施度悭贪,持戒度毁犯,忍辱度嗔恚,精进度懈怠,禅定度昏散,般若度愚痴。
人是迷相—分别—妄想—执着—痛苦—轮回,
佛是破相—平等—正念—洒脱—幸福—解脱。
我们凡人从禅定开始,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。
禅定三要点:调身、调息、调心。
吴教授以悲智双运的大智慧,以心怀万物的大慈悲,用轻松清澈的语言,将至深至广的佛法阐释得表里俱澄!
下一页
下一页